上周,部分地區支付寶出現了長達兩小時的故障,后據支付寶公告說是因為華南地區機房故障導致。去年,支付寶已經出現過類似問題,也有聲音對支付寶提出了疑問。
移動支付時代,場景對于支付尤為重要,也因此使得支付寶的老大地位并不那么牢靠。而支付產品對多樣化和碎片化場景的主動適應,很可能使得“去設備化”成為現實。而去設備化又會使“去中心化”成為支付發展一種可能的選擇,而已經有創業公司在實踐該理念了。
不過,“去中心化”也只是支付發展的諸多可能選擇中的一種,而且有也是比較大膽的一種,有可能成為現實,也可能不會。但是,在目前階段,“技術”對于支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沒有根本性的創新來顛覆巨頭們現有的市場格局的情況下,從技術手段進行支付創新,提升移動互聯時代的支付便利性,以幫助其適應不同的場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馬云在烏鎮互聯網大會說過:“這是一個摧毀你,卻與你無關的時代……”
也許,“支付寶”正面臨著馬云所說的“摧毀”。
在紀錄片《少年阿里》中,馬云提到“移動互聯網”,片中他將其比作支付寶一個巨大的危機。不過,片子最后給人的印象是阿里先行一步,克服了這個危機。但實際上移動支付這場戰爭,才剛剛打響。
易觀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了163626億元,同比增長104.2%。自第二季度起,移動支付的規模首次超過PC端支付,之后差距逐漸拉大。
雖然憑借電商、支付寶轉賬和余額寶等優勢產品,支付寶在交易額快速增長的同時繼續保持交易規模行業第一的態勢,但其市場份額出現縮水。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定程度是因為移動互聯網與PC端互聯網是兩個具有完全不同性質的互聯網時代。簡單說,PC端互聯網的特性是“聯接”,但移動互聯網更強烈的特性是“滲透”。
兩者的區別在于,為適應PC端互聯網特性而產生的支付產品,主要解決的是遠程交易中的“信任問題”。所以,擁有平臺,并掌握遠程購物主要入口的阿里,能憑借支付寶獨步天下。這個時候,PC端主要的作用是聯接“雙方”。 但是,經過多年的市場培養,消費者對“信任”已經不存疑心了。同時因為移動設備對生活的接近性,使得它能深入更多的場景,顯得更碎片化。這樣的特性,就使得對于支付便利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移動設備與場景天然的關系,使得競爭各方可以通過更多的場景來切入支付,從而也為這個市場增添了更多變數。
這一點體現在更多巨頭對移動互聯網的覬覦上,即使支付寶在這個領域的地位已經非常牢固了。
這一切都在說明著在移動支付時代,支付寶的“老大”地位遠沒有在PC時代牢固。看到可以通過更多的場景來在支付市場上分一杯羹,本來在各自領域都有足夠市場份額的巨頭們,又怎會錯過這個機會。
FinPlus FinTech投資基金認為這造成了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就是移動互聯時代,支付場景將會更加“多樣化”,因為這既是時代特性,也是一個“后來居上”的機會。而場景的多樣化,又會使得技術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視。
為什么這樣說?
上文也說了,移動互聯時代,支付必須要與場景結合,而場景是多樣的,這就使得支付行為變得越來越“短平快”,更加的碎片化。FinPlus FinTech投資基金也在對場景化的金融科技保持著熱切的關注,近期也將投資部分場景化消費金融、場景化支付的FinTech項目,歡迎更多 有志于在FinTech領域創新的項目投遞商業計劃書到BP@FinPlus.me。 隨著競爭的加劇,這種碎片化的趨勢會更加明顯。
在碎片化的支付行為中,對便利性的考量就會變得比PC時代更加重要,“用戶中心”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將顯得更加重要。而這一趨勢,將使得支付過程中主要造成體驗困難的“驗證”步驟進一步下沉,而技術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支付設備,在移動互聯時代,已經由常見的磁條卡、IC卡、智能手機等發展到腕表、手環、眼鏡、頭盔、戒指、衣服等可穿戴式智能終端。為適應支付方式日益的碎片化,支付過程中的驗證技術手段也在日益變得“多樣化”、“簡單化”,以最大程度地將支付行為與場景的距離縮小。
目前,最常用的驗證技術是數字密碼驗證。但越來越多的生物識別技術正在得到應用,如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掌紋識別、筆跡識別、虹膜識別乃至鍵盤敲擊識別。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會把移動支付帶入生物識別時代,極大地縮小支付與生活的距離,也使得人們對支付本質的認識產生根本性的改變,有可能產生“支付即生活”的認識,這正是支付寶為應付這個時代的危機所采取的戰略。在支付寶的頁面上,已經有30多個場景,上到跨境轉賬,下到高考查分,幾乎無所不能。
也就是說移動支付時代場景的重要性將使得支付行為日益碎片化,這又使便利性被充分重視。提升便利性正是技術的作用,它反過來又會從根本上改變支付的性質,使支付融入生活。
那這條技術之路的盡頭是什么?是去設備化。
何為去設備化?就是不借助任何除身體之外的設備進行支付。
在電影《時間管理局》中,人類的壽命是無限的,前提是你要通過工作使得你手上的一串數字保持不為零,要不然下一秒你就得死。而這一串數字,可以用來交換任何商品,過程只是交易雙方握手即可。
為什么去設備化可能成為支付技術發展的終點?
首先, 移動支付使得支付行為通過各種場景深度參與到生活,甚至有可能最終融入生活。 而最直接參與生活的,就是我們的身體。所以,身體是一個極好的支付工具。
其次, 在支付驗證技術的發展趨勢中,通過身體特征來進行驗證已成為一種潮流。 因為雖然現在的驗證技術已經很安全了,但始終存在著漏洞。這世上,唯一不能被偷走的,就是你自己。所以,身體也是一個極好的支付驗證手段。
再次, 越來越多樣化的支付工具,其實都在指向身體。 比如眼鏡、指環、手表等等,都是與人的身體緊密相關的,表面上看是支付設備越來越多樣化了,實際上是支付工具越來越“生物化”了。而這生物化的盡頭就是把身體當支付工具。
其實,討論了這么多技術發展的終點,主要是為了說明一個可能—— 支付發展的終點有可能是去中心化。
目前,所有支付手段的核心都是“銀行賬戶體系”,這就是一個中心化的支付系統。甚至以挑戰者姿態誕生的支付寶,也是利用中心化的模式,在交易過程中設置可信任的關口,然后通過多步支付的方式解決遠程交易中的信任問題。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支付的本質可能發生變化,特別是當身體變成支付工具后,中心化的支付系統有可能受到挑戰。 關于支付與生活的關系,在螞蟻金服產品總監陳龍于哈佛大學進行的演講中所提出的“金融生活”概念中可見一斑。
有研究認為2018年,很可能產生通過指紋就完成整個支付過程的技術。試想一下,如果通過指紋就能輕松完成支付過程,消費者還會關心支付行為指向的是支付寶、微信或是銀行卡嗎?創新產品的優勢之一就在于他們的便利性,一當這個便利性被抹平了,那么支付過程所指向的“中心”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這也就意味著,在社會還沒有適應“去中心化”的體系之前,“多中心化”的支付體系是很有可能的。當中心多到一定程度,身體就成了“中心”,直接交易就會越來越被需要,“去中心化”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況且,中心化的支付體系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弊端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明顯。
拿跨境支付來說,高昂的手續費和漫長的轉賬周期是跨境支付的痛點。目前主流的傳統跨境匯款方式——電匯匯款周期一般長達3~5個工作日,除了中間銀行會收取一定手續費,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也會對通過其系統進行的電文交換收取較高的電訊費,如在我國通過中行進行跨境匯款會被收取單筆150元的電訊費。再就是通過諸如支付寶和微信之類的擁有跨境支付牌照的公司進行,但會受到單筆支付規模的限制。同時,費用和程序繁雜問題也不容小視,特別是在跨境電商日益呈現訂單碎片化的趨勢時。
另外,因為傳統金融的支付體系不夠發達,全球仍有逾25億人口沒有銀行賬戶。而這些,都為“中心化”的支付體系在全球貿易背景下的不適應下了“注腳”。
而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已經有創業公司先行一步。英國創業公司CurrencyFair、WeSwap就利用點對點的支付模式,繞過銀行賬戶體系,使得全球有貨幣兌換或轉賬需求的雙方通過該平臺直接進行兌換或轉賬。
但是,這種方式仍有較大的缺陷,因為它實際上是建立在某些貨幣“強勢”的基礎上的,在平臺上經常會出現弱勢貨幣兌換不出去,美元供應不足的問題。 而有一種方式,可以比較好地解決跨境貿易中出現的問題,這就是區塊鏈。
區塊鏈長期被當成一種新型技術,實際上,它更接近于理念和模式,它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價值交換”模式。而其中所涉及的諸如“密碼學、符號學、邏輯學以及編程”等才是技術,而這些技術早就已經存在了。
有觀點指出,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點對點的支付方式,撇除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中間環節,不但可以全天候支付、瞬間到賬、提現容易及沒有隱形成本,也有助降低跨境電商資金風險及滿足跨境電商對支付清算服務的便捷性需求。
現實中,已經有創業公司將區塊鏈接至應用與支付領域。Circle成立于2013年,該公司基于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能讓消費者立刻完成支付,還能實現低成本兌換貨幣及跨國匯兌。目前已經支持美元、英鎊和比特幣的兌換,即“從英國支付英鎊,美國用戶就能收到美元”。據彭博社消息稱,如果Circle的支付App獲得監管部門批準并與銀行達成合作,騰訊和阿里的支付業務將受到挑戰。
FinPlus 為FinTech創業項目提供資金及資源,有正在FinTech領域創業的團隊,可以將商業計劃書投遞到 BP@FinPlus.me。
云恒網絡www.xyzqw.net版權所有 備案號:魯ICP備19021997號-1 淄博高端網站建設、網絡營銷知名品牌 網絡整合傳播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