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需求? 需求由三塊構成:目的、行為、原因。網絡用戶的真實需求就是“更”:更多、更快、更便宜、更好玩;
2、有四種需求的調研方法: 用戶訪談、可用性測試、調查問卷、數據分析。識別需求的三個坑:真的需求和假的需求、我的需求和他的需求、增量需求和存量需求,我們做分析的時候,要跳出自己的需求;
3、如何做產品設計: 第一步,產品定位;第二步,產品決策;所有的產品決策要從實際存在的需求出發,做普遍人需要的“大需求”,但如果有一小部分用戶是我們的重要用戶,它的需求也是“大需求”;
4、產品如何運營: 種子期運營時,核心功能要明確,然后不斷驗證,誰是我們的第一批用戶?早期運營不要面向全用戶運營,一定要縮小。日常的推廣方法之外,可以采取四種強運營方法:事件法、地推法、傳染法、馬甲法;
5、做運營時,不要在意來的用戶是100人,還是10000人,關鍵在于來的用戶是否留下來以及愿意留下來?早期的時候,不要給用戶激勵,不要促銷,更不要補貼。當驗證用戶留存率和好評很高的時候,才開始使用激勵方法;
6、留存率好的時候,持續運營,沉淀用戶。
郝志中在創業邦BANG CAMP成長營第四期分享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互聯網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方法論:產品力。個人對方法論有一些系統理解,也只是個人總結,創業因素太多,僅供參考。
我在互聯網做了16年,去年一使勁寫了一本書《用戶力》。我梳理了一條整體脈絡:互聯網的理解、用戶需求、產品設計、網絡運營、商業模式。中國一共有6.5億網民,互聯網已經不只是一個行業,還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思維。
互聯網核心價值在哪里? 它的核心價值在于效率的提升,源于網絡的聚合和連接的能力,最后在規模的效應提升上具有明顯的作用。比如,50人的學習最適合現場面對面,如果是5000人、50000人,互聯網在學習效率的提升上就非常大。
我所講的一切都圍繞用戶需求出發。什么是需求?我們馬后炮分析下滴滴出行,它4年時間成為200多億美元的公司,滿足的是打車的需求嗎?滴滴是通過產品管理提升了打車需求的滿足,就是“更快”。用戶的需求就等于需求,用戶更需要且被更好滿足的需求,才稱之為需求。
微信滿足的是通訊需求嗎? 從座機到智能手機, 通訊原本就被越來越好地滿足。到了微信,都更好解決了通訊的多元性: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微信還拉長了大家八小時的工作時長。
作為輕松的通訊和社交,我們彼此之間已經更多擁有微信號,而不是手機號。相信大家的手機短信已經成了刷卡通知信息,短信業務快沒了,語音業務放緩了。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問用戶需要什么工具,當時的回答是“更快的馬”,如果福特按照這樣的用戶需求,就會去養馬、訓練馬,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但其實不是,有時候用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把自己需求梳理清楚的用戶很少。其實, “更快的馬”背后是“速度”,而不是馬。需求由三塊構成:目的、行為、原因,比如“需要”是行為、“馬”是目的,“更快”是原因。
1、網絡用戶的真實需求就是“更”:更多、更快、更便宜、更好玩。
新聞已經很多,新浪給你“更多”,今日頭條給你“更精準”(前端只有一個App,但后臺有7000個服務器)。
購物一直存在,而且一直被很好地滿足,但是在淘寶“什么都可以買到”,京東帶來“更快購物體驗”。
有四種需求的調研方法:定性(用戶訪談、可用性測試)、定量(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索尼曾經問用戶,新產品是黃色還是黑色好看?用戶的更多回答是黃色,但是當用戶可以帶走的時候,拿的是黑色地,用戶說的和做的不一樣。
2、調查完需求,對用戶需求進行過濾、排序和分層。
2006年開始,我們做視頻網站,當時優酷、土豆、6間房都出來了,我們發現,優酷雖然比土豆晚一年,但是從2006至2008年做到了第一位置,后來還把土豆收購了。優酷當時滿足的不是內容版權(當時內容沒有什么版權),而是帶寬的速度和播放質量,當時優酷所有的融資很多用于購買帶寬。
通過用戶需求,對用戶進行分層,然后把需求提煉出來,描述成文檔、用戶畫像和故事。
3、需求分析之后,最重要的是驗證。
我做了一個新產品“大咖說”,為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原來這個事情是通過人際關系找到專家,但效率太低了,我們直接把專家放到平臺。這個需求存在嗎?我們做了幾篇文章發到朋友圈,一周之內有四個朋友來約我們,所以它是存在的,于是我們開始設計產品。
“大咖說”就是在關鍵結點上給大家提供咨詢和服務,上線的第一批有200多位行業大咖,分別覆蓋產品運營、咨詢、投資等等。我們幫助大家預約大咖,保證服務質量。“在行”做2C(面向用戶),我們是2B(面向企業),目前提供一小時預約解答和包月顧問服務。
識別需求的三個坑:真的需求和假的需求、我的需求和他的需求、增量需求和存量需求。
我們做分析的時候,要跳出自己的需求。 何謂增量需求呢?有創業者認為中國很多用戶沒有很好地護發,所以我要做這個事情,其實這是做“增量需求”分析,但是做“存量需求”的話,是先了解哪些用戶需求,然后去更好滿足需求。
用新產品打新市場,難度很高。
第一步,產品定位;
陌陌有上億安裝量,它的需求在哪里?一句話說明就是“約炮神器”, 所有的社交軟件最后就一個字:“約”。 早期的時候,陌陌和微信非常相似,都是聊天,但一開始的產品定位絕對是不一樣的。
第二步,產品決策;
有時候決定不做比做更重要。 所有的產品決策要從實際存在的需求出發,為什么20%的網民不用搜索引擎?因為不會打字(廣東省人民是不會打字的)。很多產品經理往往陷入功能和流程。再者,實際的需求不是來自于自己的認知、簡單的模仿、公司戰略規劃、行業競爭、領導喜好。
很多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創始人會說它手上有很多資源,然后找人,投錢,但是產品做不起來。其實好的創業者,最根本的出發點應該是發現用戶的重大需求,很多傳統創業者的出發點是資源,反而忽略了真正的原點:用戶需求。
1、決策怎么做?做普遍人需要的“大需求”,但如果有一小部分用戶是我們的重要用戶,它的需求也是“大需求”。
比如視頻轉發,這個功能重要嗎?重要,它是重要用戶的需求,他除了自己看,還要分享給別人看。
要滿足用戶需求的全過程:找—選—用。 快播最大的爭議就是有沒有涉及內容,如果快播更多是集中在滿足“用”的環節,那它只是在線播放器,更多是考慮產品的解碼能力。然而,如果它只做這個能力,作為一家小公司,它不會成為第一播放器,因為別的競爭對手也可以做到,快播其實滿足需求全過程。
在用戶需求全過程里面,只有全打通,你的產品才有競爭力。
產品各種功能的一致性很重要,不是產品功能越多,產品就越強,競爭力在于需求主線功能的強大和一致性。 微信從2011年1月21日發布,在2012年4月之前只有一個功能:移動通訊。2012年下半年才推出朋友圈,現在功能越來越多,現在可以定義為操作系統,即:蘋果IOS系統、安卓系統、微信系統。
2、在產品決策中,還會涉及到競爭分析。
即競爭對手有沒有致命的弱點,領先者致命的弱點不是體現在資源少、技術差、產品丑,而是在滿足用戶需求上有缺陷。
回顧360的發展,之前至少有5家競爭對手,但是電腦木馬總是殺不完,360來了,不但免費,而且還能把毒殺完。當時所有競爭對手都罵免費的360沒戲,但是一年之后,這些競爭對手都沒了,現在只有一家360,反而沒什么木馬。
原來在線視頻能力比較弱的時候,用戶都是下載視頻到電腦后本地播放,當時有微軟自帶的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還有realplayer,但是你們一定體驗過,即使下載完電影,也會發現播放的格式不兼容,用戶分不清各種格式,只知道電影。暴風就很聰明,把所有解碼器打包,于是暴風就做起來了,暴風在技術層面并沒有比之前做得更多。
為了用戶在前端使用起來更簡單,我們寧可在后端增加10倍工作。我們要努力把前端做簡單。
滴滴現在是全國最大的出租車調度公司,而且整治了黑車。黑車為什么能存在,但是發展不起來?黑車有滿足需求,但是產品不標準,體現在服務、安全性、價格。你如果做非標產品,就很難規模化。
中國網站了357萬+,app有50萬+,現在沒有需求空白,你所做的事情,一定有別人在干。
2006年9月,酷6上線,從200萬人民幣起步,在運營做了很多事情:找到第一批用戶、快速發展、綁定百度、穩定發展、正版化等等,然后跑到視頻前三,拿到第一筆投資后,就購買了奧運的獨家報道、《快男》的版權。現在復盤酷6來看,我們為什么沒有成為第一?就是沒有抓住用戶的關鍵需求,我們沒有抓住帶寬這個最大的需求, 如果沒有抓住關鍵需求,發展還是慢的。
種子期運營,核心功能要明確,然后不斷驗證。誰是我們的第一批用戶?微信的第一批用戶是QQ導入好友。 早期運營不要面向全用戶運營,一定要縮小。
日常的推廣方法之外,可以采取四種強運營方法:事件法、地推法、傳染法、馬甲法。
在產品種子期,不要在意來的用戶是100人,還是10000人,關鍵在于來的用戶是否留下來以及愿意留下來?
注意,早期的時候,不要給用戶激勵,不要促銷,更不要補貼。當驗證用戶留存率和好評很高的時候,才開始使用激勵方法。
留存率好的時候,持續運營,沉淀用戶。
新產品上線啟動最難,如果被驗證是好的,那么創業項目基本成功一半。如果永遠都是在種子期,之后沒有快速爆發發展,就要投入更多時間驗證和摸索運營方法和策略。
沒有一個爛產品可以運營成功。
云恒網絡www.xyzqw.net版權所有 備案號:魯ICP備19021997號-1 淄博高端網站建設、網絡營銷知名品牌 網絡整合傳播機構